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笑可笑,非常笑 (2014/03/24)



223日,我站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門前,看著身旁的那個偌大的雕塑,一時之間,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思緒在腦海裏縈繞、盤旋。我呆立該處,良久未得答案。現在卻突然驚覺,上天是要給我答案的,只是說得有點婉轉,也夾雜些許時差。
說是婉轉,是因為我需要透過一篇文,兩場訪問,三個人才找到答案,而在找答案後,我難受了好一陣子,但還是希望能把它寫出來,特別是近日台灣佔領立法院的事鬧得正熱,人人都在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其實對我而言,這個逐步演化的過程中不能漏掉澳門,所以我認為,應該是「今日澳門,明日香港,後日台灣」(不想用上昨日,是因為作為一個澳門人,還未希望這變改已成定局)。
第一次對話的地點是澳門大三巴附近的一家小餐廳,受訪的有蘇嘉豪和甘雪玲,談的是「今日澳門,明日香港」,希望他們能以自己走在澳門民主路上的經驗作分享,由一二三事件後華人社團勢力壯大開始,談到回歸後的和諧社會氣氛,最後以民主派人士在今天澳門的處境作結,過程中令我最深刻的,有蘇嘉豪一句「香港人至少會知道長毛在立法會中擲東西,當然只是看見擲的一刻,抽空了前後後果,但媒體起碼會報導呀!澳門媒體連我們擲的片段也不會『出街』,好的就是不會有人對我們恨之入骨,但反過來說,也不會有人支持我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做甚麼。」
蘇嘉豪說時,臉上帶笑,那是一抹讓人看了心酸的苦笑。甘老師說到澳門教育時,也說了一個外人會當成「笑料」的消息︰「校長巡堂時會聽到老師授課的內容,於是,老師要說些敏感內容時,都會把咪拿開,而學生都知道,這不對咪說的,就是真話了。」那一刻,我失神地笑了一下,因為我不知道,除了笑,還可以怎樣回應。
跟非澳門人說起澳門的民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說冷笑一下,然後由一二三事件以後,愛國團體在澳門站穩陣腳,國民黨機構及及人員被逐,澳門的「紅藍惡鬥」局面結束開始說起,一直說到澳門人的順民心態、公民意識薄弱,最後再附帶一些回歸後的「河蟹」例子,以及立法會選舉賄選的花邊新聞當笑料,然後一句「無得救」作結。這些的確是事實,但絕不是事實的全部,只因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下,澳門這鐵屋裏還是有人是清醒的,他們用盡自己的力氣在吶喊,希望能救救澳門,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們這條抗爭路甚至比香港的更難走︰澳門社會人際關係網絡之密切,得罪人的機會更多;加之澳門的公民社會尚未成型,就事論事、交換見解的平台不多,市民大眾大多不甚了解事件的利害關係,只會覺得相關人士在「搞搞震」;而澳門主流媒體刻意冷對待,其他地方的媒體又不太關注時,這些本來已經小的民主聲音更見弱勢。結果,只好苦笑。
第二次對話的地點是香港上環的某家日式食品店,受訪的是澳門《論盡媒體》的陳麗靜,是被她在「反滅聲集會」中的一席話驚醒,想起澳廣視近來的不尋常人事調動和員工的匿名公開信,所以和她談談澳門的傳媒生態。也正如她在集會中所言,香港今天所說的「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澳門傳媒早不陌生,因為幾年前已在澳門出現。而談及澳門的主流媒體染紅,民主派人士要將消息「出口轉內銷」時,陳笑了笑,說聲「係咁架啦!恨自已唔夠影響力囉!」那笑容,跟蘇嘉豪的,有點相似。而再談到澳廣視的公開信時,她的回應更見幽默,「都幾中肯呀,相信新聞部嘅同事睇完都會會心微笑。」對啊!又是笑容。
長久以來,都說澳門人是吃香港的奶水長大的︰看的是香港的電視台、雜誌,聽的是香港的流行曲,但澳門人卻對香港的民主免疫了。姑勿論澳門人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中,自行作了多少篩選,但我敢說,澳門人看TVB絕對多過看澳廣視。而這某程度上也促成了「出口轉內銷」這局面,普遍澳門人都覺得能上TVB的才稱得上新聞、《蘋果日報》報導後就真的會成了大事,也就是說,假若這宗消息沒有出現在這些媒體上,它受關注的程度就會大大降低,雖然在新媒體時代,《論盡媒體》、《愛暪日報》以及一些評論人都能透過網絡來將自己的說話傳出,但澳門人將事件「出口轉內銷」的需要,依然存在。地方媒體信不過,結果要透過外地的媒體來監察當地政權,作為跑在最前線的傳媒工作者,陳麗靜的笑,是有苦自己知。
解謎的最後還需一篇文章,是馬竇的《深夜在水塘遇上屈原》,作者以屈原的故事放在小城的現況,講述一個才情橫溢、滿腔熱誠的回流青年,因為向當權者進諫言而丟了官、因為戳破和諧假象而犯眾憎,只因在彭城裏,被大王無理割掉鼻子的人,會倒過來說慶幸傷殘津貼之豐;被遷了宗廟的人,會理直氣壯地高呼不要阻礙經濟發展,最後,背負了時代的屈原卻被時代背棄,只好跳進混濁的水塘裏。讀了文章一遍,我的嘴角上揚了。
「在這座城市自殺,是一件很傻很傻的事。因為在這裡,殉道者不會得到任何憐憫,更別說是敬意。」、「我低頭凝視著水面上的倒影,不禁納悶起來,這些年來,這一潭池水到底已埋葬了多少個屈原?」
文首和文末這兩句,令我笑了。我想馬竇下筆之際,應該也帶著一個苦笑,因為據我所知,他跟文章裏的屈原一樣,也是留學歸來的。
人人都說澳門人和善、不計較,說這話時甚至會帶點看不起的冷笑。我說,這笑的特質很適合澳門,而且澳門人還很愛笑,只是這笑有很多重層次,有真心為澳門今天的繁榮景況,年年有錢派而開懷大笑、有看到繁榮背後的滿目瘡痍而苦笑、有對現況不屑一顧的恥笑、也有視而不見然後大笑的。由此,我為當天那無以名狀的思緒找到了答案,因為那雕塑,正好說明了澳門今天的狀況︰和真心笑相比,我想更多人是在裝睡,然後用手掩著雙眼,張開口大笑,只是不知道,他們手掌背後的那雙眼,有否帶淚;也可以是,這個雕塑其實想告訴我們,要在澳門生活,你需要一點幽默,要將荒誕事都視作笑料,然後放聲大笑,好讓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得以保持。
對了!差點忘了說,我那天看的展覽,是「岳敏君 偶像製造」,那個雕塑是他的名作,名曰「笑可笑,非常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