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澳門,用事例嚇死你 (上) ( 2014/01/19 )




這種逼上巴士的情景,每天都在澳門上演,圖為新馬路一隅。
幾個月前拜讀過區家麟先生《澳門︰用數字嚇死你》一文,心中激動不已,激動,是因為看見一個香港的資深傳媒人竟然會願意為彼岸小城的畸型發展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是因為旁觀者清,他能把狀況說得如此準確、中肯;但最激動的,是因為我看見文末的一句︰「發展就是硬道理,硬起來的澳門,有點陌生。幸好,我可以選擇不來。」
我是澳門人,雖然現在待在香港的時間遠比在澳門的多,但對於澳門,我沒有選擇不來的可能,因為她始終是我的家。適逢最近CNN Money的一則報導指出,澳門的博彩收入比拉斯維加斯高出七倍,真正坐穩世界第一賭城的位置,正當她再一次以數字嚇死人的時候,我想以一個曾經對澳門很熟悉的人這個身份,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澳門看見的現象。
的確,作為一個生活在澳門十八年的人,今天的她對於我來說,就只能用上「曾經熟悉」這個尷尬的形容,情況就有如一對戀人分手數年後再碰面時,驚覺對方已經不是自己當日深愛的那個模樣,大學四年我回家的次數不多,每次回去也只是逗留一到兩天,到這兩年真的能好好的再去感受這個城市,卻發現她早已改變。
行不得
在我來說,最顯眼、最可怕的事例必然是澳門的交通狀況。先把每天穿梭碼頭、賭場、關閘的「發財車」佔據泊位及危險駕駛等問題忽略不顧,但隨著賭場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發財車的數量亦隨之飆升,據《澳門日報》報導,威尼斯人開幕當日就派出超過350班次發財車,接載過萬人次,與當時澳門兩間巴士公司提供的班次不相伯仲。新店開幕需要加大宣傳,無可厚非,問題是當賭場的數目一家一家地開幕,發財車、旅遊巴的數目愈見驚人,曾有團體於2012年尾作過實地統計,發現朝九晚六期間,每天共有四百二十架次的旅遊巴駛進大三巴區,它們為澳門帶來的交通負擔,可想而知。加之高樓價的壓力之下,年輕人望樓興歎的同時,只可轉向買車,落地的新車加上發財車為小城的道路帶來極大挑戰,加上你永遠不能理解澳門的路為何總是在修,三個月一小掘、五個月一大修。結果,每到上下班的繁忙時間,澳門就會陷入瘋狂的塞車局面,動輒塞上半個小時,這數字換在其他大城市可能只是微不足道,但對於小城澳門,半小時的交通時間已經是一件足以火滾的大事。
塞車固然教人氣結,但和無車可搭相比,後者的殺傷力明顯大得多。但可悲的是,澳門的公共交通系統其實不是服務公眾的,就以我乘搭3號巴士為例,由於它是往返港澳碼頭和關閘的皇牌路線,每架3號線的巴士都好比一罐罐擠滿沙甸魚的罐頭,而且每次靠站,總會引起站內人士一窩蜂地湧上車,繼而釀成爭執,單是這三個月回澳,我就已經在十六浦前的巴士站目睹過四宗口角事件,令人怕怕。
那麼你會說,沒有巴士就豪氣一點,轉乘的士吧!對不起,你也要學會接受澳門的的士司機會「冚旗」,我就曾經和香港朋友打算從十六浦乘車到碼頭(約莫四十五元車費),結果,司機像賭神玩梭哈一樣,瀟灑地拋下一句「唔去」就揚長遠去,有型!司機叔叔的氣焰不是沒有原因的,一來是陸客出手闊綽,寧願少做兩單本地客來換一宗豪客,一來一回後依然有賺;二來是賭場車所需的司機數量多,令澳門出現「司機荒」局面,有價有市的情況下,當然串得起。
食不好
除了交通問題,飲食方面也有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事例。
想起澳門、飲食,大部分人腦海裏馬上會掠過豬扒包、葡撻、葡國雞、木槺布甸等食物的影像,這些美食固然重要,但回歸到澳門人的生活場景,卻是一套「錢付多了,但吃得差了」的故事。
澳門的論盡媒體早前曾訪問澳門的食評人老陳,在「讓『消失』發生的力量︰專訪飲食專欄作家老陳」一文中,指出澳門食肆的水準下降,已經去到一種「食到不難吃的已經很慶幸」的狀態,但市場沒有發揮「汰弱留強」的機制,自動篩走不及格的食肆,老陳認為是跟澳門人物質生活提升,外出花錢用餐的情況有關。對此,我不否認但也不完全贊同,只因為市場注入強大支持力的,其實是絡繹不絕的大陸旅客。就以我家附近的食肆為例,因為鄰近十六浦和新馬路,四年來加價幅度大約為兩成,試問在薪金沒有加兩成的情況下,飲食消費「被加價」了兩成,澳門人如何食得好?旅客來澳消費,花上五六十元吃一碗雲吞麵可能問題不大,但當澳門人要跟隨旅客一起吃這些貴價雲吞麵時,就是個不得不正視的民生問題。加上旅客數目太多,食肆長期處於人手不敷狀態,滾水淥腳之下,自然難有質素保證,如是者,價格高了,質素卻跌了,「畀錢買難食」的事,澳門多得很。
除了交通和飲食,還有其他嚇死你的事例,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