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膠擦 / 擦膠 (2014/05/18 )



「可以借埋膠擦嗎?」
大學時期,某次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商討小組報告時,因為沒帶筆袋,其中一個組員好心將筆袋中剩下的鉛筆借給我,我接過筆後,生怕自己會寫錯字需要修改,遂補上了這句。在場組員聽罷,無不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於是,我由他們疑惑的雙眼中,大約猜到了問題出在「膠擦」一詞,也因為這件事,我明白了在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同樣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的地方,兩地的口音、用語其實也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分別。

就以上面的「膠擦」為例,指涉的其實同樣是拭去鉛筆於紙上墨跡的文具橡皮擦,但澳門人習慣稱之為「膠擦」,與香港人的「擦膠」不同,是故組員當日的疑惑,可以理解;但除此以外,還有澳門人的「戈度」和香港人「嗰度」,以及「
㩒」字的不同發音,澳門人多數唸近「暗」字的「um」,而香港的則為較貼近㩒字的「gum」音,(當然也有澳門人兩音皆讀,但不能否認,這確實是一個港澳口音的指標),隨之而來,也就有了「㩒(um)芯筆」和「鉛芯筆」這兩個不同的名稱……類似的例子相信仍有不少,但以上幾個是我較常碰到的,也期望大家與我分享你們曾遇到過的。
有人會問,澳門人都是看香港的電視劇、聽香港流行曲長大,理應不會有這些口音、用字上的分別,這問題,坊間流傳不少答案,有說是香港廣東話所帶的是東莞、惠州口音,而澳門廣東話則帶中山、四邑口音;也有牽涉到所謂「正宗廣州話」的論爭,我對這方面的認知不多,不敢妄下定論,硬將一個可能不存在的「正宗」加在任何一方。但談到說話上的分別,我有一點非常肯定,就是和澳門人相比,香港人說廣東話時夾雜英語詞彙的頻率,高出很多!
雖然找出不同後,不一定能找到原因,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在一些天天接觸,本來已經成為習慣的事物中找到了不同,再由這些不同出發,「去熟悉化」地細想生活,重新發掘當中的點滴和趣味。

(「澳門人在香港」系列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